欢迎来到浙江思危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网!

全国咨询热线: 400 098 4098
思危——您身边的安全防护者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思危资讯中心 » 行业资讯 » “白手套”之夜古画释放潜力

“白手套”之夜古画释放潜力

文章出处:责任编辑:查看手机网址
扫一扫!“白手套”之夜古画释放潜力扫一扫!
人气:-发表时间:2016-12-11 09:14【

 12月7日晚,北京保利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经过7天共32个专场的拍卖,以28.3亿元的总成交额圆满落槌,连续第18次在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列成交额榜首,连续7年领跑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。本次拍卖会共有3件拍品成交破亿,39件拍品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,500万元以上的拍品共有97件。《石渠宝笈》著录清宫旧藏任仁发《五王醉归图卷》以3.036亿元成交,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,同时创造201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纪录。近些年,随着书画市场的波动,古画拍出高价已经不再是新鲜事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的陌生“古代画家”走进人们的视野,是否说明古代书画市场在走向繁荣?

  秋拍屡现佳绩  古画贡献突出

  拍卖市场的寒冬期早已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,在拍卖圈甚至艺术圈,这样的声音已经持续了几年。而在此次北京保利的秋拍,诞生了任仁发《五王醉归图卷》、齐白石《咫尺天涯——辛未山水册》、张大千《瑞士雪山》3件过亿元拍品,古代书画方面总成交7.2亿元,其中夜场取得了6.72亿元的总成交额。此次夜场无疑是近年来国内外规格最高的古代书画夜场,仅仅50件拍品成交额就高达6.72亿元,成交率达到94%。特别是第二季“百代标程”专题,6件作品全部成交,总额突破5亿元。最值得一提的是清宫旧藏任仁发《五王醉归图卷》以咨询价形式上拍,6800万元起拍,经过近一小时、上百轮激烈竞价,最终以2.64亿元落槌,成交价3.036亿元,刷新任仁发个人作品拍卖纪录,创造201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。

  不仅仅保利一家,日前北京匡时十周年秋拍以22.5亿元圆满收槌,共出现了9个白手套专场和37件过千万元的拍品。至此,北京匡时2016年全年拍卖成交总额达到50亿元。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“澄道——古代绘画夜场”29件宋元明清绘画精品全部成交,10件拍品超千万元成交,总成交额高达4.42亿元,再次斩获白手套佳绩。拍前备受瞩目的吴镇《山窗听雨》手卷领衔全场,最终以1.725亿元高价成交,刷新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。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的十二帧绢本《花卉草虫册》以4600万元成交,同样刷新了其个人拍卖纪录。此外,元代画家孙君泽的《阁楼山水》以250万元起拍,最终以4715万元成交,创个人拍卖纪录,成为本场黑马拍品之一;明代进士杨汝成的纸本册页《张光缙却金舆诵册》以414万元成交,创个人拍卖纪录。

  除此之外,连同日场也亮点频出,单品成交额、场均成交率均有超越近年的表现,也让不少业内人士猜测,是不是这样的信息在释放出市场回暖的信号,而古画部分恰恰是撬动杠杆的重要组成之一。

  回暖与否观点不同  市场需要逐渐消化

  古画以高出预估成交,出乎不少行家的预料,毕竟当下的市场已深陷寒冬多年。拍卖过后,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先生的讲话也意味深刻:“承蒙全球藏家的支持,在市场整体冷淡,总拍品数缩量30%的情况下,此次秋拍依旧取得十分理想的成绩。”不难看出,拍卖市场的寒冬期还未过去。

  不过,一些业内人士也保有乐观的看法,著名古画鉴藏家朱绍良对于古画有上乘表现的状况并不吃惊,在他看来,如今古画行情抬升,或许预示着市场正在趋暖。他认为,收藏界素有“一页宋纸,一两黄金”之说,宋元时期的古代书画价值之高毋庸置疑,其次才轮到明清各大家。“只是由于存世量极少,赝品又太多,加之许多人根本不知如何鉴定古画,这才出现了‘厚今薄古’,转而追捧当代艺术品。今后肯定会有所扭转。”朱绍良代表着一批业内人士的观点,从主流上看,有价值的古代画作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,被更多的藏家所关注,是大势所趋。

  不过,对于古画正迎来一波新行情,中国嘉德拍卖副总裁郭彤持有不同看法:“从预展现场不难看出,古画的人气和参与度的确很高,但面对高估价的拍品,当下的市场还需要逐渐消化,尤其对于新藏家更是如此。”

  成交价起伏不定  不知名画家逐渐被挖掘

  从雅昌检测中心的“当季价格指数涨幅榜”中可以看到,在最近成交的书画作品中,“国画”部分排在前十位的画家是:刘彦冲、李流芳、仇英、陆治、陈宝琛、董邦达、汤贻汾、罗聘、金农、郑板桥。涨幅最高的是刘彦冲,高达12523%。而最低的郑板桥也有1024%。但从表面上看,十位画家当中,除了陈宝琛勉强可以与民国画家沾边,其余皆为明清画家,而清代画家则是绝对主力。涨幅也十分惊人。这种涨幅与油画相比,更有着极大的不同,在油画部分TOP10排行榜中,第一名的罗工柳的价格涨幅为1535%,而排在第十名的画家刘炜的涨幅仅为73%,与国画相比,这样的数值看起来还算比较理性。

  但如果仔细观察画家十几年内的数据,不难发现,该数据是与2015年秋拍的结果对比后生成的,此时正值书画市场的寒冬期。虽然部分名家名作依旧叫座叫好,但是还是难以抵抗市场情况的变化。以公众比较熟悉的明代画家仇英为例,涨幅高达5113%,作品均价约37万每平尺,可是不难发现,在上一季2015年秋拍中,他的作品拍出的均价仅为7177元。而再往前半年回溯,他的《泛棹中流图》拍出299万元的高价,创下2010年以来的均价新高。

  而在今年春拍跌幅部分,前十位的画家有九位都是明清画家。从数据方面可以看出,古画呈现的情况一方面能够反映市场的震荡与起落,而且在表现上也最为明显。而且“名作”与普通作品差异极大,这也造成了很多作品“看起来”价格不稳定。而事实上,在行家眼中,个中还是有规律可循,“名家名作”自然受到追捧,市场价格的稳定度也比较高。而普通作品可能很难达到名作的价格。另一方面,与当代艺术家不同,古画具有“古董”性质,也就是说“品相”在其中也是很大的定价干预因素,这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颇为不同。同时,由于年代久远,仿作颇多,所以一些作品的源流较为模糊,这也使得在拍卖市场上,这样的作品可能会以“无底价”拍卖的形式起拍,成交价格不高。与现代画家作品相比,古代画家作品在数量上也相对较少,存量不大,名家名作更是少之又少,一部分“不那么知名”的画家也逐渐被挖掘。

  名家名作“炒作”空间小

  市场理性伴随审美提高

  从收藏的角度上看,古画不是大众藏品,而是文人雅玩,中国的真文人尚古、摹古,特别在书画方面,可谓一脉相承、能人辈出,但不可否认的是,古人的笔下韵味今人无法超越。一定程度上讲,鉴赏古画就是品读其中的“古味”,这就要求收藏者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。现代收藏概念中,古画一般以元为界限,元代以前的古画都是考古价值极高的孤本,一般不会流入收藏市场,而元代以后的明清古画虽存世较多,但精品于民间亦不多见,觅得一件高质量的明清古画是不少文人墨客的毕生追求。所以尽管明清古画在这些人里炙手可热,但若放到书画市场上,文人情趣绝难以成为“炒点”,古画也就无法成为投资首选。

  有业内人士认为,国内市场里,影响藏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资本,而藏家的个人喜好和大众的关注度则作用较小,而得出“好的作品未必能从价格上体现”的结论,对于一些如唐寅等享有盛誉的明清画家,其艺术成就早有定论,几乎没有炒作牟利的空间。况且,唐寅精品难得,卖家若不是急需用钱,怎会把它拿出来变现?这样来说,越为知名的画家或许价格上越为稳定,名家名作更是有着很强的潜力。

  古画的高雅、稳定折射出近现代绘画乃至“新文人画”的荒唐、浮躁,越能认识到这种差距就越能帮助中国藏界尽早走出囹圄。古籍收藏家周铁宁曾指出:“在中国台湾和日本,近现代名画的价格从来没有超过古画,这都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。而这种艺术素质在大陆还需要长期的培养,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,认清了炒作的真相,古画的升值潜力会体现出来。”


相关资讯

关于思危思危产品思危资讯合作客户人才招聘网站地图联系思危